两周的时间很快过去,2023年女足世界杯小组赛的比赛全部结束。我们送别了拼尽全力,却仍无法与时代进步接轨的中国女足,也告别了40岁的辛克莱尔和37岁的玛塔,还见证了皇马女足超新星琳达·凯塞多等年轻球员的横空出世,并且亲历了多场强强对话。32个国家的736名热爱足球的女性,为我们展开一幅新的画卷。
观赏性差?事实打脸
本届女足世界杯落地大洋洲,对于广大中国球迷的一大利好,就是我们无需经历时差之苦,就有时间收看整届女足世界杯的大部分比赛。而几乎从小组赛阶段的第一个比赛日开始,国内网络上就已经不停有人发出这样的评论:谁说女足不好看?我就觉得挺好看!
女足运动的观赏性强不强?随着欧洲女足近年的发展,和网络上靠中国女足“拉踩”男足的情况屡屡发生,这个问题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中国的各类社交媒体和论坛,却往往迎来消极的答复,甚至进而诱发性别对立。诚然,受制于男女身体发育的区别和差距,同场竞技下的女球员无法与男球员匹敌,但这与比赛的观赏性就是两个概念:女足一样能打出快节奏的比赛、女足也可以让人感到神经紧绷、女足对技战术的展现更加明确。
小组赛阶段,美国与荷兰、法国与巴西被分在同组,为女足观赏性并不差的观点提供实证。随着时代的发展,能打出较快节奏、较高战术完成度、较强观赏性的球队越来越多,电视机前的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精彩的比赛,更是见证了女足甚至社会发展的进步。
冷门迭爆?多点开花
为期半个月的小组赛中,几乎每个比赛日都有冷门出现:新西兰赢了挪威,却被新西兰击败;每个对手想赢海地都要脱层皮;热门德国先输哥伦比亚,后又被韩国逼平,无缘出线;牙买加先后战平法国和巴西小组出线……“冷”,似乎成为了小组赛的主旋律。
但如此多冷门的出现,却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女子足坛多点开花的景象。纵使世界杯完成扩军,比赛中真正的鱼腩球队却依然不多。哥伦比亚等二线球队登堂入室,其实已经出乎了不少人的意料,曼城女足主力前锋卡迪加·肖和北京女足旧将泰姆比,更是将牙买加和南非带到了所有人都没想到的高度。个别球星确实能带动一支球队实现腾飞,但几支爆冷球队体现出的整体性同样是不容忽视的。
主帅能力仍是风向标
有弱势球队成功逆袭,就必然有传统强队意外搁浅。小组赛阶段,多支强队都成了冷门背景板,而大多数搁浅的强队,多少都受到了球队主教练能力平庸,或对球队管理不善的极大影响。小组赛就打道回府的巴西和德国便是明证。
巴西女足主帅皮娅曾在中国女足担任助教,后来也执教过美国女足。但在执教巴西的几年里,她始终没能帮助球队真正地实现新老交替,奥运会的成绩就比较一般,世界杯终于遭遇滑铁卢。老将玛塔本已退居替补,皮娅末战却莫名其妙让她首发,而非使用高中锋加比·努涅斯试图破铁桶阵,此举已经在赛后遭遇口诛笔伐,有关她对球队管理失当的质疑随之无法掩盖。
受到主帅问题影响的不仅有巴西。法国队首战被逼平,不仅因为伤员过多,也是因为主帅勒纳尔年初新官上任,刚刚从前任的手中接过乱局,球队后两战才慢慢找到节奏;西班牙自去年15名球员兵谏起,主帅比尔达就不该继续留在帅位上,对阵日本的0比4自然是人祸;去年女足欧洲杯亚军德国队最后一战被韩国逼平,无缘小组出线,也暴露了主教练特克伦伯格在临场指挥上的瑕疵;挪威去年刚刚换帅,但作为女足的传奇,本届世界杯上的赫格·里瑟就已经遭遇危机……
女足的发展日新月异,训练的水平、球员的能力、比赛的质量逐步提高,没有走上正确道路的球队正在被淘汰,而在以本届世界杯为代表的新时代,一些无法跟上时代思路的老派教练,恐怕也要深入思考自己的生存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