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介绍

时间:2023-10-07 15:41:09编辑:阿月

24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简单介绍

二十四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随着不断地观察、分析和总结,节气的划分逐渐丰富和科学,到了距今2000多年的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在古代,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纪,每个月纪有两个节气。在前的为节气,在后的为中气,现在我们习惯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名称: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的介绍

1.立春:表示严冬已逝,春季到来,气温回升,万物复苏。

2.雨水:由于气温转暖,冰消雪化,雨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3.惊蛰:蛰的本意为藏,动物冬眠称“入蛰”。古人认为冬眠的昆虫被春雷惊醒,故称惊蛰。

4.春分:这一天正当春季九十日之半,故曰“春分”。昼夜长度各半,冷热均衡,一些越冬作物开始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春分

5.清明:含有天气晴朗、草木萌发之意。此时气温渐暖,草木发芽,大地返青,也是春耕春种的好时节。

6.谷雨:由于雨水增多,滋润田野,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故有“雨生百谷”之说。

7.立夏:标志着夏季的开始,视为气温升高的开端。此时万物生长旺盛,欣欣向荣。

8.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籽料已经开始灌浆饱满,但尚未成熟,故称“小满”。

9.芒种:芒,指某些禾本植物籽实的外壳上长的针状物。芒种指小麦等有芒作物即将成熟,可以采收留种了,也预示着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

10.夏至:是全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也说明即将进入炎热的夏季。

11.小暑:属于“三伏”中的初伏,天气炎热、蒸闷。气温虽高,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故称小暑。

12.大暑:正值“中伏”前后,也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

13.立秋:预示着秋季即将开始,天气逐渐转凉。不过暑气并未尽散,还有气温较热的“秋老虎”之说。

14.处暑:代表暑天即将结束,天气由炎热向凉爽过渡。

15.白露:由于昼夜温差加大,水汽在草木上凝结成白色露珠,故称白露。

秋分

16.秋分:与春分相同,昼夜几乎等长,处于整个秋天的中间。

17.寒露:冷空气渐强,雨季结束,气温由凉转冷,开始出现露水,早晨和夜间会有地冷露凝的现象。

18.霜降:由秋季过渡到冬季的节气,开始有霜冻的现象出现。

19.立冬:标志着冬季的开始。田间的操作也随之结束,作物在收割后进行贮藏。

20.小雪:大地呈现初冬的景象,但还没到大雪纷飞的时节。

21.大雪:此时天气较冷,不仅降雪量增大,降雪范围也更广。

22.冬至:与夏至相反,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数九”,过了冬至,白昼就一天天地增长了。

23.小寒:此时正值“三九”前后,大部分地区开始天寒地冻,但还没有到达寒冷的极点。

24.大寒:一年当中最冷的一段时间,相对于小寒来说,标志着严寒的加剧。

二十四节气歌

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

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

白露忙割地,秋分把地翻。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

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

小寒再大寒,转眼又一年。

二十四节气诗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暑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一篇:俯大仰小

下一篇:芝麻薄脆饼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