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残疾人数量

时间:2024-02-29 05:40:32编辑:阿月

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截止目前,全球残疾人数量已超过10亿,其中中国残疾人占到8500万

然而,我们在生活中很少看到残疾人。无论是走在街上,还是在公交地铁的老弱病残座位上,都很少看见他们的身影。

那么中国8500万残疾人都去哪里了?除了街头乞讨,他们从哪里获得经济来源,又都靠什么活着?

一、从新闻里看到的他们

我们大多数人对残疾人的关注,可能是当他们出现在新闻故事中的时候。

我们可以在这样的镜头中看到他们,比如:

残奥会上打破常人认知的比赛方式:

图源:CGTN微博视频截图

电影《攀登者》故事原型——中国年纪最大的假肢登山者夏伯渝,在69岁那年成为中国第一个靠双腿假肢登顶珠峰的人。

图源:人民网微博视频截图

聋哑外卖员马海鹏,只能靠手势与顾客交流。但靠着比别人多一半的努力,连续半年都是站点单量最多的“送单王”

因强直性脊柱炎瘫痪13年的张晓东,下半身完全不能动,却还要照顾同样瘫痪在床的父亲,自己打扫做饭,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

图源:央视网B站视频截图

但是,我们也会在这样的镜头中看到他们,比如:

父亲隔离6天,独自在家死去的17岁残障少年鄢成

图源:新京报微博视频截图

被高校拒绝录取的浙江盲人高考生郑荣权,毕业后应聘盲人学校,笔试、面试第一,却仍被应聘单位拒之门外。

街头卖艺被城管辱骂拉低国家形象的二胡演奏者。

图源:新京报视频截图

艰难、坚强是他们生活的代名词。但你可曾想过:他们的生活也与我们每个人有关。

二、他们存在的意义与我们有关

如果说命运的残酷已经剥夺了他们绝大部分的生命意义,那能够支持他们继续在这个世界上活下去的,就只剩这世上的人——不只是他们的亲人、朋友,还有每一个与他们擦肩而过的我们。

1我们怎样对待,他们就活在怎样的世界里

前段时间,央视新闻发了一个微博话题:母亲呼吁路遇脑瘫孩子不要回头,如果可以的话,希望大家能给她们一个鼓励。

每当残障人士好不容易欣喜地走出家门,最怕听见这样的话:

只有上半身,长得这么可怕还出来吓人。

残疾了还出来干什么?净添麻烦。

不好意思,我们这里残疾人不能进……

这样的新闻比比皆是,令人唏嘘:

因步行游迪士尼太累而租借轮椅在网上引起争议时,竟然有人在下面这样评论:为什么不能用,那些残疾人根本就不该出门。

长春两姐妹带着残疾证乘坐公交车,却被司机辱骂:坐车不花钱,你都磕碜死了。

当你在街上看到残障人士时,你是如何对待他们的呢?

下次别忘记:异样的目光、指点的言语,对本就遭受命运不公的他们来说,太残忍了。

2他们的生活远比我们想象的艰难

如果闭上双眼,你还能自己走出家门吗?

如果只有一只脚,你能独自走多远?

你敢想象生活中再也听不见家人的呼唤、路上的鸣笛、动人的旋律吗?

而残障人士的生活远比我们想象的艰难。

因为更现实的问题是:即使失去劳动能力,他们也必须要生存下去,要靠自己仅存的能力去挣钱养活自己,甚至整个家庭。

因为他们也同样为人子女,为人父母,肩上有责任要背负。

图源:纪录片《人生第一次》

但当他们想用更艰难的付出换来报酬时,却与这个世界的优胜劣汰法则格格不入。社会只会给很少一部分残疾人提供类似打扫卫生、门卫这些待遇微薄的工作。

王绍军是一位腓骨肌萎缩症患者,17岁开始双腿就不能动弹。46岁那年,他在河南中牟创建了一家残疾人培训学校

残障人士来到这里,经过训练能得到一份电商客服的工作,超过4000人在这里开始实现了就业。

屏幕对面的买家可能根本想不到

回复的人正在用双脚打字

他们已经被社会当作异类太久,终于在这里得到第一份工作的那一刻,他们觉得:自己终于也像个正常人了。

图源:纪录片《人生第一次》

但以王绍军一个人的力量和每日愈下的健康状况,日渐壮大的学校逐渐超出了他的承受范围。

他希望学生们学会技能之后,能把客服这份网上工作带回家做,让其他更多有需要的人走进来。

但他们来了之后都不愿意走。

一方面他们不愿意离开这个所有人都一样、不会低人一等、可以抱团取暖的地方。

另一方面是因为:外面的世界每走一步都很艰难,等待他们的将是寸步难行。

三、他们说:世界只是为健全人准备的

在我国超8500万的残障人士中,视障人士占到了近2000万,对于他们来说,盲道就是出行时的眼睛,是他们的生命道。

目前我国虽已经建立了全球最长的盲道,但建好之后没监管好、没利用起来。所以我们总能在网上看出各种被占用的、甚至奇葩的盲道。

图源:都市频道

一位盲童妈妈鼓励孩子出门的视频也让人感动,她告诉孩子:如果走盲道感觉不对劲,就蹲下来摸一摸。

B站up主歪果仁研究协会曾在去年做过一个调查:调查中我国近八成的城市盲道都有被各种车、井盖、电线杆挤占,或者年久失修的问题。

国外调查中发现:他们的盲道很少,盲人出行大部分依靠导盲犬和导盲杖。

据统计,我国目前仅有约200只导盲犬。所以盲道对于他们出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北大教师李迪华每年都会带领学生租借轮椅、拐杖,亲身体验街头的环境,然而却发现我们的道路都只能用一个词形容:寸步难行。

2019年,北京截瘫者之家创办人文军,在大理考察无障碍路线时,因无障碍通道被车占用另寻他路,却不幸掉入一个2米深的大坑,最终抢救无效身亡。

为争取权益奔走的残障公益人士,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生命会被永远定格在这条寸步难行的路上。

今年1月,深圳“瓷娃娃病”残障人士陈小平,在通过无障碍通道的小坡时,因路面坑洼严重,坡面较陡,不幸从轮椅跌落,因脑部伤势过重离世。

那些常人看起来一抬脚就能跨过的小坑小洼,却可能是他们的死亡之路。

滑动查看:事发前后路面对比

图源:新华社

所以这一个个路口、大坑、盲道,不是我们修不好,而是很少人去重视。

纪寻是一位腓骨肌萎缩症4型患者,常年在轮椅上生活。她曾在一席演讲上分享到自己曾去过近30个国家自助旅行。

图源:一席

和大家一样,看到这里,我根本不敢相信这句话出自一个全靠轮椅行动的残障人士之口。但看到后面,我似乎相信了。

她住过的酒店里有通向浴室的专属轮椅起重机轨道,起重机可以方便他们直接上厕所。

她看到过残障人士也可以坐在专属设备上滑雪,可以像正常人一样享受那种快乐。

小编也看见网友们有这样的留言:

不过我们也能看到,近年来我国无障碍建设的脚步正在加快。

不过我们也能看到,近年来我国无障碍建设的脚步正在加快。

今年9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无障碍城市建设条例》实施,这是全国首部无障碍城市立法。

北京市公共场所不得拒绝持证导盲犬进入。乘坐地铁时提前预约,工作人员就会从进入地铁时开始全程服务。

杭州市民则可以通过在线平台呼叫志愿者来到家中,同行照顾着出门办事。

虽然我们能看到各种更有利于残疾人出行的措施正在完善,但很多地区的酒店、公园的工作人员对待残疾人的方式依旧很难改变

这也不难看出:真正从心理上去理解与接受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这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

对于无障碍设施的修建,公众认知里也一直存在这样的疑惑是不是为那一小部分残障人士付出太多了?

其实,有障碍不等于残疾,无障碍环境的修建也不只是为了残障人士。

当我们腿脚不小心受伤的时候、推着婴儿车的时候、带老人出行的时候、提着很重的行李的时候……这些无障碍环境都会让我们受益。

无障碍建设更远远不是只有在残疾人日当天才被拿出来当功绩宣传、赞赏的面子工程。这背后,是8500万每天为了生存下去而坚强活着的生命。

法学教授罗翔曾这样解释文明社会:人类的文明不是弱肉强食,人类的文明是看这个社会有没有对社会的弱者有基本的同情和保障,这才叫文明。

而对于残障人士来说,文明就像王绍军说的:“残健融合”,才是这个社会正常的形态。

图源:纪录片《人生第一次》

如果下次在街上遇到残障人士,请不要一直盯着他看。

如果下次停车遇到盲道,请为他们留出生命通道。

如果下次遇见危险的无障碍通道,可以拨打24小时便民服务热线12345反映情况。

如果你能帮助他们一点点,就请多帮助这一点点。

上一篇:大吃一惊的近义词

下一篇:一语成谶怎么念